找到相关内容455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见护法师:佛法与科学之印证及启示

      [主要参考书目]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   《维摩诘经》 《大方广佛...

    见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10576901.html
  • 赵朴初与中国的人间佛教

    有情,这样才能把握自己,自度度人,不被无常变幻的生死洪流所淹没,依靠菩萨六波罗蜜的航船,出离这种无尽无边的苦海。《华严经》说,菩萨以“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

    正澄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75977111.html
  • 永明延寿禅师的唯心净土与指方立相

    ”是土净。)而不是心净以后就不须土净了。   《坛经》自言是讲摩诃般若的,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每言,悟般若者皆往净土,而且是“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常值诸佛,终不离佛&...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1578557.html
  • 佛学问答——惟贤长老答

    同化过来。所以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必须心胸宽大一点,学点忍辱波罗蜜就解决问题了。 8、什么叫明心见性? 答:佛法的中心,特别是禅宗来讲,就是说要把心地打扫干净,心才明,能够明了心,就可以见性,即本性,禅宗...佛果位的一个境界。 一般从次第上来讲,如幻三昧都是在因位上、菩萨的因位上,海印三昧是观无我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已经进入圆成实的境界了。观照般若的境界很深,《心经》讲“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地位很高,不但...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878881.html
  • 法照事迹新考法照事迹新考

    。据《宋高僧传》、《广清凉传》等文献记载来看,我们的推测是大体上不误的。如《广清凉传》言法照在五台山睹见文殊和普贤示现,文殊告法照曰:  汝以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

    刘长东

    |法照事迹新考法照事迹新考|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35178897.html
  • 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

    闻一途,属于顿悟前的闻教信修。《六祖能禅师碑铭》说慧能“教人以忍”,并“以为教首”,这也是“六度”中的“忍波罗蜜”之一,属于渐修。在神会的语录中,他有时说到先顿后渐,依悟而修,有时主张顿悟顿修,有时又...

    刘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2578946.html
  •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上篇)[1]

    阿含经,论文从卷八十五至卷九十八;而在瑜伽论中之菩萨藏则主要为摄决择分中所引之解深密经及对古宝积经的论释,在瑜伽论卷七十九中共举出十六种菩萨藏中所有教授,而在本地分菩萨地则强调必须常闻及实践六种波罗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3278953.html
  •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上篇)[2]

    何“自熏修”?谓于往昔无量余生经三大劫阿僧企耶,于六波罗蜜多修习、善修习,由彼因缘今无师自然心趣出离,又于众缘所生诸行以微妙智能随悟入。云何“具定”?谓能乃至离无所有处欲,证得非想非非想处。云何“具念...

    陈琼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3278954.html
  • 略论菩萨弘誓与留惑润生

    而言则为“菩提”与“萨埵”,《大智度论.卷第四》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初品中“菩萨”一义有云:   问曰 : 何等名菩提?何等名萨埵?   答曰 : 菩提名诸佛道,萨埵名成众生或大心。…‥如偈说:...

    尤惠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0779106.html
  • 新眼光读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的《选择本愿念佛集》(2)

    佛名即得见佛,如《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提到了“速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一行三昧”,其修法是:“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1679198.html